11月30日,國際貨幣基金組織[微博](IMF[微博])就將對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(SDR)貨幣籃子進行投票。從綜合多方的預測及IMF高層的表態來看,人民幣“入籃”SDR已是大概率事件。這將是人民幣的歷史性時刻。
1969年,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首次提出SDR(特別提款權)這一概念,SDR是成員國除“普通提款權”外在IMF可以獲得的儲備資產補充。
目前,SDR貨幣籃子由美元、歐元、英鎊和日元4種貨幣組成,所占比例分別為41.9%、37.4%、11.3%和9.4%。
SDR貨幣籃子每五年審核一次。在2010年的審核中IMF認為人民幣滿足了加入SDR兩個條件中的一個,即貨幣發行國家的出口貿易規模足夠大,但認定人民幣并不符合另一條件,即貨幣可自由使用。
為了打破基金組織的疑慮,沖刺人民幣“入籃”,央行[微博]在今年頻繁發力,不僅在推動利率市場化上多次“亮劍”,還進一步提高了中國涉外數據質量和透明度。
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也公開喊話稱,人民幣被IMF納入SDR籃子貨幣,意味著人民幣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世界貨幣,也將標志著IMF首次將一個新興經濟體貨幣作為儲備貨幣。
11月13日,IMF總裁拉加德[微博]在一份聲明中指出,基金組織工作人員經過評估認為,人民幣符合“可自由使用”貨幣的要求。
高層如此費力的推動人民幣加入SDR凸顯了其對中國社會各個層面的重要作用。
渣打銀行[微博]預計,人民幣納入SDR將在未來5年吸引4萬至7萬億元人民幣的資金進入中國。穆迪表示,這將對中國信貸評級構成利好。
此外,人民幣“入籃”SDR,長期來看,中國消費者持人民幣直接境外旅游、購物和投資的夢想或將實現。
銀聯國際上周最新發布的《2015中國游客出境消費趨勢》報告顯示,2015年中國游客出境游消費預計高達1.1萬億元,其中最大消費仍是購物。不過,有過出境旅游經歷的人對“換匯”頗感頭疼。
“隨著人民幣加入SDR,越來越多的國家認可人民幣,愿意接收人民幣,或者用人民幣來廣泛地開展各種交易。這樣來看,未來出國購物、旅游等消費都會更加方便。”交通銀行(6.39, 0.17, 2.73%)首席經濟學家連平[微博]日前公開表示。
經濟學家曹鳳岐[微博]在接受中新網采訪時表示,中國的經常項目已經實現了全面開放,國際貿易中人民幣支付的比重不斷提升,只是資本項目還沒有完全放開。
他指出,海外投資等都有可能從人民幣“入籃”中間接受益。這在目前的大背景下顯得尤為重要。
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表示,中國未來五年在海外投資額可能超越1萬億美元。他表示,中國在未來數年的平均年度經濟增長可達6.5%以上,從而為全球帶來更多機遇。
人民幣加入SDR對外貿企業也有實際性的意義。“進出口商品可采用人民幣計價,降低了企業的匯率風險和匯兌成本,提高了進出口企業的效率。”中央財經大學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[微博]日前表示。